犬蛔虫病 狗蛔虫的治疗方法
犬蛔虫病是什么?犬蛔虫病如何诊断?犬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,蛔虫病是怎么发生的?如何防治犬的蛔虫病?犬蛔虫病是怎么回事?如何防治?犬蛔虫病的病原及其生活史。
本文导航
狗感染蛔虫好治吗
对于蛔虫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小时候应该有很多人都得过,然后吃了打虫药就好了。殊不知原来狗狗也会得蛔虫,往往是检查出来后不理解或者是当狗狗拉出蛔虫时吓一跳。不仅如此,对于蛔虫具体有哪些危害,相信知道的人也是非常少的。
寄生于犬的蛔虫主要有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,前者属于蛔科弓首属,后者属于蛔科弓蛔属。其中狮弓蛔虫也可寄生于猫,但对犬猫的感染力均较低。
犬弓首蛔虫是寄生于犬小肠内的一种犬的常见寄生虫,同时还可以感染狼,狐等,人也可以被感染。雄虫长40-60mm,雌虫65-100mm。虫卵的直径约75-85um。蛔虫属于线虫的一种,其发育需要经过5其幼虫,到第五期幼虫才能发育成成虫。
显微镜下的蛔虫卵
生活史:
六月龄以内的幼犬:在适应温度下虫卵排除后经过4周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第2期虫卵(L2 with egg),感染性虫卵被犬吞食后在小肠内发育成孵化成L2(第二期幼虫),L2经血液进入到肺部蜕皮发育成L3,L3经气管到咽,再次被突入到小肠内,经过两次蜕皮后(L3-L4-L5)发育成成虫。
六月龄以上的犬:虫体不经过移行发育,而是直接进血液进入到全身歌组织器官,如肝脏、肺、心脏、脑、骨骼肌等,并在其内形成包囊(不再发育,但是具有感染性)
成年母犬吞食虫卵感染后,幼虫多在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。母犬怀孕后,包囊内的幼虫受某次因素刺激而激活,经胎盘感染犬崽。犬崽出生后24h可在肺内发现幼虫,30d后小肠中发现成虫,并有虫卵排出。而通过母乳感染的幼犬,多不发生移行。
拉出的蛔虫
危害:
蛔虫寄生于小肠内,掠夺营养造成机体营养缺乏,发育不良。同时对肠道产生强烈刺激,可引起卡他性肠炎。
当宿主免疫力下降如:发热,怀孕,饥饿或饲料的突然改变,虫体可进入到胃,胆管和胰腺,造成阻塞或炎症,并对相应组织器官造成损伤。
虫体的代谢产物和体液被宿主吸收后对宿主有毒害作用,引起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中毒。发生神经症状和过敏反应。
幼虫的移行,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和占位性病变。
蛔虫对肠道单纯的影响可能不是很明显,但如果混合感染其他的肠道寄生虫如球虫等,会加重胃肠道负担。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细小的犬,在同时感染蛔虫的情况下症状会明显加重,如果单纯的治疗细小效果会很不明显。
蛔虫对肠道的影响
症状:
幼犬较明显,幼虫移行时可引起肺炎,表现为咳嗽,流涕等,3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。
成虫主要是胃肠道症状,表现为消化不良,间歇性腹泻,大便带粘液,有时也会呕吐。偶尔会有惊厥等神经症状
诊断:
主要是临床症状结合病原检查为主。一般确诊会在大便中查处虫卵或者动物拉出、吐出成虫。
防治:驱虫的药物很多,常用的有:
1、蛔灵:100mg/kg ;一次口服,对成虫有效。加倍剂量可驱幼犬体内幼虫。
2、左旋咪唑:10mg/kg ; 一次口服
3、伊维菌素:0.2-0.2mg/kg ; 皮下注射或口服。(柯利犬以及有柯利血统的犬不建议使用,很可能会中毒)
对于蛔虫的感染,必须要做到预防大于治疗。因为已经感染了蛔虫治疗后机体的损伤可能无法回复。对于蛔虫的预防,需要主人定期驱体内寄生虫,并搞好环境卫生。由于人也可能感染这种蛔虫,需要主人在与宠物玩耍后记得洗手,尤其是在外面和别的狗狗接触时一定要洗手。好的习惯不仅仅只是防止蛔虫的感染,很多疾病都可以避免。
幼犬蛔虫病可以活多久
贵宾犬(详情介绍)
犬蛔虫病的虫体外形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,细长的虫体肉眼可以清晰看到,这种病主要危害幼犬,对犬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。所以要加强生活环境管理,预防该病的来临。 一、诊断要点 1.临床症状 逐渐消瘦,粘膜苍白。食欲不振,呕吐,异嗜,消化障碍,先下痢而后便秘。偶见有癫痫性痉挛。幼犬腹部膨大,发育迟缓。感染严重时,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排出蛔虫,即可确诊。 2.实验室检查 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,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。 二、防治措施 1.定期检查与驱虫 幼犬每月检查1次,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,发现病犬,立即进行驱虫。可用左咪唑,每千克体重10毫克内服。或用甲苯咪唑,每千克体重10毫克,每天服两次,连服两天。或用噻嘧啶(抗虫灵)每千克体重5~10毫克,内服。或用枸橼酸哌嗪(驱蛔灵)每千克体重100毫克,内服。 2.搞好清洁卫生 对环境、食槽、食物的清洁卫生要认真搞好,及时清除粪便,并进行发酵处理。
狗蛔虫感染怎么治疗
约克夏(详情介绍)
犬蛔虫病多发生在幼犬身上,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未定期给狗狗做驱虫工作有很大关系,其次与饮食也有一部分关系。严重感染该病的犬只可导致死亡,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犬的蛔虫病。 症状及致病作用 蛔虫在小肠内造成机械性刺激,夺取机体营养并分泌毒素。 蛔虫在犬肠道内是比较粗大的寄生虫,寄生的数量不等。笔者在一两个月的幼犬蛔虫性梗阻手术中一次由肠腔中取出83条蛔虫。蛔虫在狭窄的小肠中,对肠道机械性刺激最为严重,可引起卡他性肠炎、肠粘膜损伤、出血。特别是在饥饿、发热、饲喂食物改变及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,虫体活动更为频繁,可窜入胃中、胆管或胰管内,引起呕吐、腹痛、黄疸等症状。当虫体大量集结成团时可造成肠管阻塞,更易引起肠套迭,以致肠坏死及穿孔。 蛔虫幼虫在犬体内移行过程中,损伤肠壁、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壁,可见有血便、咳嗽、气喘及肺炎症状。 虫体在小肠内寄生时向机体掠夺了大量的营养,可导致机体消瘦、贫血、营养不良症状。虫体在体内发育过程中,不断分泌毒素损害机体,可使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中毒,出现贫血及神经症状及过敏反应。 主要症状大致为渐进性消瘦、可视粘膜发白、营养不良、被毛粗乱无光、食欲不振、呕吐,偶见呕吐物中有虫体;异嗜,消化功能障碍、触诊、隔腹触压肠管,大量虫体寄生时可感到肠管套迭界线。有腹痛症状,患犬不时的叫唤。出现套迭或梗阻时,患犬全身情况恶化、不排便。 另外,虫体在肺移行中,出现咳嗽,重者可造成肺炎症状,体温升高。狗蛔虫的治疗方法
犬蛔虫病是由于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而引起的。它是1~3个月幼犬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,影响幼犬的生长发育,严重感染时也可导致犬死亡。
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,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,在肠内孵出幼虫,钻入肠壁,随血流经肝脏进入肺脏。幼虫经肺泡、支气管,随痰咽入胃,到小肠后进一步发育为成虫。其中一部分幼虫移行到肺以后,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,随血流被带到其他脏器和组织内形成包囊,并在其内生长。如被其他肉食动物吞食,仍可发育成为成虫。移行至子宫的幼虫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,引起胎内感染。幼犬出生后20~40天,肠内即可出现成熟的蛔虫。新生幼犬也可经乳而感染,感染后幼虫直接发育成为成虫。
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,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,被宿主吞食后,幼虫在小肠内逸出,进而钻入肠壁内发育,然后返回肠腔,3~4周发育成为成虫。
患有蛔虫病的犬食欲不振,异嗜,呕吐,腹围增大,被毛粗乱,生长缓慢,可视黏膜苍白,日渐消瘦,腹泻,吮乳时有特殊的呼吸音,偶有癫痫性痉挛等神经症状;幼虫移行到肝脏可导致一过性肝炎症状;移行到肺可引起肺炎。严重感染时,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见排出虫体。
治疗:本病有效的驱虫药有盐酸左旋咪唑按10毫克/千克体重剂量1次内服,隔7天后再服一次。也可选用驱蛔灵按80毫克/千克体重内服,两周后重服一次。及其他有效药物如阿福丁、驱虫净、丙硫咪唑(按5~20毫克/千克体重内服每日一次,连用3天)、噻嘧啶、灭虫丁注射液(按0.2毫克/千克体重皮下注射,连用2~3次,间隔15天重复用药一次)等。
预防:除搞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外,应对犬定期检查及预防性驱虫。幼犬断乳后每月驱虫一次,成年犬每季度驱虫一次。应注意的是,如幼犬通过胎盘或吮乳感染的,应在出生后20日龄开始驱虫,以后每月一次。
狗狗蛔虫引起的咳嗽怎么治疗
犬蛔虫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而引起的。它对幼犬危害大,不但影响生长发育,严重的可引起死亡。怀孕母犬如感染这种病,还可把蛔虫传给仔犬。
犬蛔虫又叫犬弓蛔虫。虫体稍弯于腹面,雄虫长5~11厘米,尾部向腹面弯曲,雌虫长9~18厘米,尾端伸直。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,深黄色,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,内含未分裂卵胚,卵胚充满虫卵。狮蛔虫外观与犬蛔虫相似,但稍小。虫体稍弯于背面,雄虫长4~6厘米,雌虫长3~10厘米。虫卵近圆形,呈浅黄色,外膜光滑,内含未分裂卵胚,卵胚不够充满,卵壳内空隙较大。
犬蛔虫的成虫寄生于犬小肠内,雌、雄交配后,雌虫产出受精卵。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为内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。当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,在小肠内孵出幼虫。幼虫穿透肠黏膜进入肠壁毛细血管,经血流到肝、心和肺发育。再混入痰液内被犬咽下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。狮蛔虫生活史较简单,其幼虫不需体内移行,可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。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,一部分随血流到其他脏器和组织内形成包囊。一部分幼虫移行至子宫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。当仔犬出生两天后,幼虫进入肠腔内,经21~30天发育成熟并排出虫卵。因此,出生后1个月的犬,可从其粪便中查出虫卵。移行到乳腺的幼虫还可经乳汁传染给仔犬。
犬蛔虫病流行很广,发病率较高。病犬主要表现为消瘦、发育缓慢、食欲不振、便秘或腹泻,有时出现腹痛、呕吐。幼犬吮奶时出现特殊的呼吸音,伴有鼻排泄物。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、肠套叠或肠穿孔而死亡。虫体释放的毒素可引起病犬兴奋、痉挛、运动麻痹等神经症状。病初,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肝炎和支气管肺炎的症状。
犬患蛔虫病时,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情况作出初步诊断。而要确诊则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,如从犬粪中发现较多的虫卵,即可确诊。
治疗本病可选用以下药物:丙硫咪唑按5~20毫克/千克,1次口服。左旋咪唑按10毫克/千克,口服。噻苯咪唑按10毫克/千克,连服3天或1次皮下注射。驱蛔灵按100毫克/千克,口服,对成虫效果好;剂量加至200毫克/千克时,可驱除体内幼虫。左旋咪唑擦剂(驱虫精)按0.1~0.15毫升/千克,涂于两耳壳处。肠虫清按0.5片/5千克,1次口服。
预防犬蛔虫病的基本原则是定期检查,定期驱虫。犬蛔虫感染率很高,而且又可经胎盘传给仔犬,因此应定期进行驱虫,仔犬一般于出生后20天开始驱虫,以后每季度驱虫1次。值得指出,犬蛔虫可感染人,引起幼虫移行症,故人与犬接触后要洗手,防止食入蛔虫卵而生病。
犬蛔虫检查过程
博美犬(详情介绍)
犬蛔虫病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和胃内的虫体而引起的该病。这种病主要危害刚出生不久的幼犬,对幼犬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,严重时可导致犬只死亡。 病原及其生活史 犬蛔虫呈淡黄色,头端有3片唇,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。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 接处有一个小胃。雄虫长50-110毫米,尾端弯曲雌虫长90-180毫米,尾端直。狮蛔虫(狮弓蛔虫)颜色,形态与犬蛔虫相似,但无小胃:雄虫35-70毫米,雌虫30-100毫米。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 体外,在适宜条件下 发育为感染性虫卵。3月龄以内的仔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,有肠内孵出幼虫,幼虫钻入肠壁,经淋巴系统 到肠系膜淋巴结,然后经血流到达肝脏,再随血流到达肺脏,幼虫经肺泡、细支气管、支气管,再经喉头被 咽入胃,到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,全部过程4-5周。年龄大的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,幼虫随血流到达 身体各组织器官中,形成包囊,幼虫保持活力,但不进一步发育;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怀孕后,幼虫被激活,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。胎儿出生后,幼虫移行到肺脏,然后再移行到胃肠道发育为成虫,在仔犬出生后23-40天已出现成熟的犬蛔虫。新生仔犬出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起感染;感 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。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,发育为感染性虫卵,被犬吞食后,幼虫在小肠内逸出,进而钻入肠壁内发育后返回肠腔,经3-4周发育为成虫。